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努力开创衡阳市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2008-12-09 11:10信息来源:浏览次数:

乘势而上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衡阳市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建中

2008314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天召开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过来五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及今后几年的工作,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乘势而上,加压苦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等一下志刚常委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

2003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不断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和服务网络体系,扎实开展工作,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为促进衡阳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实现“两个确保”,维护了社会稳定。2003年至2006年,全市共有47450名(市本级2270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共发放生活费3.59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难题。自20006月至今连续7年实现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无拖欠,基本解决了这一长期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突出问题。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20062007连续二年调整了养老金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03年初的月人均376元提高到2007795元,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2.3 %。到2007年底,全市参保离退休人员从10.8万人增加到13.6万人,基本养老金发放额从6.1亿元增加到11.99亿元,年均增发1.18亿元、增幅19.3%

(二)积极落实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五年来,我市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显现出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就业投入逐年加大、就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等六大特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2003年至去年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9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4.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开展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训共计58万人,共组织13.96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2.18万人,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技能人才。

(三)满足民众需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五年,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镇各类从业人员政策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由2003年的40.6万人扩大到47.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本确立,城镇职工参保人数由2003年的37.18万人扩大到50.87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也分别达到41.4921.9835.02万人。二是基金总量不断增大。2007全市五项基金征缴总额达到17.24亿元,比20037.4亿元增加9.84亿元,增加133%;五项基金总支出达到20.98亿元,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11.99亿元,比2003年增加5.89亿元,增长96.5%

(四)维护劳动者权利,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到去年底止,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7.3%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五年来,全市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等案件2127件,结案2059件;取缔了173家非法中介机构,清退童工81人,为劳动者追讨工资2436万元,清退风险押金289万元,督促补交社会保险费3891余万元。扎实做好劳动争议仲裁与信访维稳工作。全市仲裁机构五年来立案1094件均已结案;接待群众来信1000余件、来访8500人次。

应当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劳动保障部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劳动保障目标任务,为全市改革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荣获国家劳动保障部“集体一等功”;2007年又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省委省政府授予市人民政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总结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经验

过来的五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不断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实践、研究解决新问题,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总结过来五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基本经验:

(一)坚持服务中心,将劳动保障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全局统筹安排。劳动保障事业是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觉服从并服务于大局的需要,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准确判断面临形势,自觉地将劳动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保持高度一致,对每一项决策部署,都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上下同心,群策群力,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连年超额完成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通过分解目标任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年度计划均实现超额完成。20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代市委市政府草拟了《衡阳市本级补发历史拖欠基本养老金的实施方案》、《衡阳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实施方案》、《衡阳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和《衡阳市属国有特困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衡阳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衡阳市关于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关于外资、私营企业、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全面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告》等,市委市政府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这五年劳动保障工作既面临一系列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又面临制度改革的艰巨任务。历史遗留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着力解决;制度建设关系事业长远发展,必须扎实推进。我们坚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口,为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从源头上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实施扶持政策,逐步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特别是通过采取政府补助购置公益性岗位等办法,解决了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形成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机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按照分清责任,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解决了社保经办机构拖欠企业职工养老金问题。通过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稳定提高企业养老金水平,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得到缓解。通过社保补贴、财政补助办法,为全市150个特困企业7万多困难职工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全省之最。通过落实企业军转干部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和军退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就业、用工等行为,合理界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实施了“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7.3%。连续开展了“清理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秩序、劳动用人执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禁止使用童工清理整顿”等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坚决纠正和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保证了劳动者在养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能够享有必要的物质帮助。为了规范执法行为,我们于2006年重新审查梳理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依据,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确认7项,行政强制1项,其它行政行为2项,行政处罚依据37项,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后予以公布。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坚持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劳动保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五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在市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不断推动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带动,左右联动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我们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又着眼长远,抓住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完善了政府目标责任机制,把劳动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列为一把手工程。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完善了激励奖惩机制。按照资金与目标任务、工作效果相挂钩,使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以奖代补”,提高了目标任务单位的积极性。严格实行社会保险一票否决制,把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情况与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评先、晋级、购车、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等挂钩。二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先后成立了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领导小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领导小组”等议事机构,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项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五)坚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五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业务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两手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炼就了一支政治靠得住、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五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深入开展以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监督机制完善为内容的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对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了就业政策、职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了上门、即时、承诺和“一站式”服务;为广大职工群众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服务。开通了12333公共服务号码,及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举报投诉等服务;特别是根据劳动保障工作贴近群众的特点,加强了街道、社区和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就近提供各项劳动保障服务,这是推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基础。

以上这“五个坚持”,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予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三、着力做好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把就业分配、保障等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进行了专门论述,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劳动保障工作中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根据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扩大就业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之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市下达就业工作目标,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与上年相比,这目标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动力,精心策划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协调,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将扩大就业工作的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各地要把《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与积极的就业政策衔接起来,完善政策内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特别是要使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创业和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长效化、普惠化,使政策重点逐步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使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要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今年仍将资金与指标任务、专项活动挂钩的办法,资金跟着指标、项目走,对资金使用效率高的地方给予倾斜和鼓励,以推进就业再就业。二是要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要制定全民创业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营造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开发创业项目,建设创业基地(创业园和创业街),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要扎实开展困难对象就业援助行动。要进一步巩固 “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成果,完善就业援助办法;积极开展关闭破产独立工矿区失业人员和城镇退役未就业军人就业援助行动,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工程,健全城市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帮助低保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同时做好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是要加强培训与鉴定工作。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全市要完成各类培训13.2万人以上。要科学整合我市技能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技能教育;全面实施技能提升计划,使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快培养本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五是切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性质、职能和经费来源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要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要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好就业专项活动,扎扎实实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招工和就业平台。六是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今年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最后一年,又是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的重要一年,仅市本级这一块,涉及职工3万多职工,就业安置任务依然繁重,工作重点将由指导制定和审核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矛盾转向督促落实具体分流安置职工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监控,规范操作行为,妥善处理职工安置中的突出矛盾和遗留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分流人员再就业。同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积极探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二)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在保障民安上出发,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民生之盾。一是要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非公有制企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确保2008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分别新增参保54.54.54.23.2万人,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5.07万人。要认真落实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领导,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尚未启动的地方要抓紧启动,年末确保完成全市65万人的参保任务。二是要继续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力度。我们要全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和审计稽核力度,要把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主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巡查,开展征缴扩面专项执法大检查,对拒不参保、拒不缴费和拒不履行还款协议的单位及有意隐报、恶意欠费的企业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确实做到应收尽收,保持基金持续增长态势。三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稳步提高。巩固企业离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不发生新的拖欠,扎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待,失业保险标准调整和发放工作,按规定支付结算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进一步降低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的自付比例,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要继续做好特困企业困难职工和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医疗试点六个配套性文件的贯彻落实。继续按照“不停步、不转向、不动摇”的要求,推进我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五险统一征缴工作,完善五险统一征缴工作机制;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救、失有所助、育有所补”的目标。五是要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围绕社保基金“收、管、发、补”等环节安全运转,切实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与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反规定的行为,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

(三)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现代社会和谐晴雨表和风向标。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提出的“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切实加大劳动关系规范和协调力度,努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要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制与监察。今年是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年,又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劳动争议仲裁法》的培训宣传和贯彻实施。广泛开展岗位学法,增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采取专项执法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发现和处理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及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利用12333劳动保障咨询电话和劳动保障网站,进一步畅通咨询、投诉、举报和维权的渠道。是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实现今年全市全部企业和用人单位都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五年内实现全市全面规范的劳动合同管理。三是认真实施工时管理和劳动标准制度。要积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落实国省对新形势下企业工时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和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工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规定,促使用人单位切实保护职工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权益。四是加快推进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设。要加大对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调节力度,继续合理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调整机制,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积极推进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的国有企业为重点工资集体谈判协商制度,年内实现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加快推进以建筑企业为重点的工资保障金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五是加大劳动仲裁和信访维稳工作力度。要以宣传贯彻实施《劳动争议仲裁法》为动力,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依法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加快推动劳动争议仲裁向“准司法化”进程。要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切实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少数上户老户,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度,与所在单位或社区共同做好维稳工作。

(四)以贯彻落实好农民工政策措施为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工作。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各地以文件精神为动力,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主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民工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农民工就业压力大、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培训统筹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普遍存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承担的农民工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今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总结过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要在落实政策、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要继续落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介绍政策,主动为农民工开展多项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继续运用现有政策和资金,加强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5万农民工转移技能培训任务。三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要继续加强专项检查和日常监察,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积极推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农民工工时、加班、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权益。四是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农民工评选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树立农民工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氛围。

(五)以夯实工作基础为重点,全面提高劳动保障能力和水平。劳动保障联系千家万户,保障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形象。为此,我们必须夯实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劳动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和信息工作加强宣传是让人民群众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办好《衡阳日报》周三劳动保障专刊、衡阳劳动保障网站,全面实施“全省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年实施方案”。要建立政务信息报送目标责任制和量化考核办法,及时反应劳动保障工作的动态信息和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氛围。二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办法和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和劳动保障政务公开网的作用,提高政务公开的快捷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好劳动保障统计工作。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制度,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规范完善劳动保障各类统计报表。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尽早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方便群众网上查询、网上办事。积极配合省厅统一建设省市两级数据中心,统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实施应用软件,统一落实各项标准规范,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全局,使命神圣。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七精神指引下,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压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